PALMisLIFE 討論區

搜索
鹹魚爸魅力四射舞蹈教室
樓主: chihhsiungchen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自行車零件討論

[複製鏈接]

61

主題

1

好友

474

積分

該用戶從未簽到

文章
696
53#
發表於 2009-1-13 21:26 |只看該作者
CT大盤要搭是適當的CT盤用的前變 (SRAM除外)
From 忘記如何思考的Number5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250

主題

1

好友

7930

積分

準潛水會員

該用戶從未簽到

文章
6737
52#
發表於 2009-1-12 14:54 |只看該作者
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9-1-12 16:57 編輯
........豈不是現行成車配備的的曲柄長度170mm對一般東方人來說過長了 ...
wildeny 發表於 2009-1-11 10:31


按照我的數據,我需要的曲柄腿長落在165~170之間,但我公路車是選擇170。
我身高只有17X還沒185 cm。

以上的數據選擇,是英國人計算出的圖式。看起來曲柄長篇短,會偏向迴轉速優先的數據,我推測這是以當地地形平路或短緩坡循航做的設定。
在台灣多山,常有長的緩坡,挑選圖上區間往長的方向看,也是合理的。

我後來有也有換一支172.5mm長的曲柄來爬坡,發現省力部分站不到多少便宜,即使在爬緩坡的情形下。
有些其他的網站,對曲柄腿長的數字換算,大約比我上述所列長約2.5~5mm,但我想差不多到5mm也就夠了,過長無益。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250

主題

1

好友

7930

積分

準潛水會員

該用戶從未簽到

文章
6737
51#
發表於 2009-1-12 12:53 |只看該作者
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9-1-12 12:56 編輯

49# wildeny

關於體型嬌小,個人定義不同,沒有數值不好回答,但我想曲柄長度差到5mm差別就很大了。

底下是關於齒容齒差的回答:
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
齒容(Capacity of a Derailer,或Capacity)
齒差(比較沒有特定專用詞,英文常用像:?tooth difference)

先看底下三個圖,注意標出粉紅色區塊的”腿”:
這是登山車前三大盤後九速(俗稱27速登山車),在不同變速檔位的後變速器的腿位置。
圖一,前面用最小大盤,後面用最小飛輪(就是大小不一的連續排放齒片)。

圖二,則是變到中檔位的情況。

圖三,是前面大盤最大,後面用最大片飛輪。


除非是新手,不然是不會用圖一和圖三的方式來變速,也就是大對大和小對小。
但這是呈現後變速器的腿,在最鬆及最緊的變化情形,是極端的例子。

從上面,可發現腿(標粉紅色的部分)是協助後變速器吸收鍊條長度的差異,而這鍊條長度的差異,是由前面齒片大小(圓周不同的差異),和後面飛輪大小,在不同配置下所產生。
鍊條最鬆時,變速器的腿往剛好後彈至平行鍊條的位置。

鍊條繃最緊時,變速器的腿剛好往前張至”近似”平行的位置。
但次不能真的平行,抵抗重力時的力量是無限大,就扯壞變速器了。

到此應該就知道,所謂的齒容,就是不同的後變速器腿長,所能容許鍊條長度變化的吸收能力。

這裡有個簡單的齒容方程式:
齒容 = (最大盤齒盤的齒數-最小盤齒盤的齒數)+(後飛輪最大齒數-飛輪最小齒數)
齒差,就是指像:前最大盤齒盤的齒數-最小盤齒盤的齒數,這類的數值。

以我上面的圖例:
前大齒盤最大是44T,最小是22T;後飛輪最大是34T,最小是11T。
所以需要的齒容=>   (44-22)+(34-11)=45

以上這是這是登山車的部分,那公路車呢?
以SHIMANO頂級後變速器為例,DURA-ACE舊款的(代號7800)有區分為給雙大盤車用的,齒容是29T,給三大盤車用的是37T。而新款的(代號7900)給雙大盤車用的是33T,主要是希望能獲得更大的後飛輪齒差。

長腿中腿短腿的中文稱呼,在台灣很亂,店家也不講英文名稱。
我在去年的這個版上,有提到長短腿中文說法的混亂基本由來。

後變速器搭配大盤和飛輪,還有最大齒片的一些限制,但那是另一個話題。
有空我再整理市售主要品牌的齒容相關資料,要花一點時間。
或是有人想整理,也歡迎放上來一起討論。

另外,之前有在PIL上面提到登山車的長短腿齒容,在以下連結的第12個發文。
改小徑車的尤其要注意:
http://forum.palmislife.com/thread-84227-1-2.html

那張登山車的齒容圖,來源:
http://forums.mtbr.com/showthrea ... =linear#post2018770
已有 1 人評分分享 收起 理由
wildeny + 10 受益良多

總評分: 分享 + 10   查看全部評分
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53

主題

0

好友

461

積分

該用戶從未簽到

文章
423
50#
發表於 2009-1-11 10:40 |只看該作者
看了越多文章,越覺得曲柄長度,是個很重要的數值及觀念


你說的沒錯
我是先在這篇文章看到Bicycle cranks: Check your Cranks!
這位女性車友的文章還不錯  雖然很久沒有更新了
也對適合體型小的車架做了些說明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53

主題

0

好友

461

積分

該用戶從未簽到

文章
423
49#
發表於 2009-1-11 10:31 |只看該作者
mfhsieh提到:有賣家寫 7900 SS短腿後變的齒容是33T,這我之前是有看過。

這很符合,33T剛好就是50/34的CT盤,搭配11-28後飛輪的極限。


請問這"齒差" "齒容"是怎麼算? (英文是?)

我最近也想轉向公路車
但因為體型嬌小(手也小)  現場車行大多沒有適合我的車架
看你的曲柄長度的說明
豈不是現行成車配備的的曲柄長度170mm對一般東方人來說過長了? (身高約要185cm)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250

主題

1

好友

7930

積分

準潛水會員

該用戶從未簽到

文章
6737
48#
發表於 2009-1-10 18:51 |只看該作者
啥是CT大盤?和BCD有啥關係?

學得越多,才知道自己瞭解的少。
車友嘴上常說的CT盤, 英文是CT Cranks,為Compact Cranks縮寫,原意是壓縮大齒盤。是最近幾年才在公路車上應用的東西,好手Tyler Hamilton在2003年環法賽上使用,至今幾年正在全球公路車市場發揚光大。

我問別人,哪裡壓縮?好像沒人說得準,就是說:大盤比較小一點。
問不到滿意的答案,只好自己找。我GOOGLE了CT盤縮寫的用法,與國際上用法並無不同。但定義到底是什麼啊?

我一開始以為,是否為CT盤,會不會依照BCD來定義的?因為目前所認定的CT盤,幾乎都是用比較小的BCD。

一時搞不清楚CT盤(壓縮盤)?那就先來瞭解一下BCD吧。
BCD是由Bolt Circle Diameter的縮寫,用自行車的白話來講,就是5邊形(5個螺絲孔)的內切圓的直徑。

以下是實體圖示,以BCD=110mm為例:


以上述的五鎖孔尺盤來說,當BCD=110mm時,兩個鎖孔中心距離是64.7mm。


這裡有連結到鎖孔距離換算資料:
http://www.hostelshoppe.com/tech_bolt_circle_diameter.php

剛剛說了這一大串,什麼是BCD。如果看到這裡很厭煩看不下去,沒關係,您已經很捧場了。

主戲來了,BCD確定後再來看尺盤,齒盤齒數的最大值,都是無限大,只是做很大沒有意義,齒數越大那與齒位和鎖孔距離會越長,力矩越大越會被扯到變形,而且尺盤材料過多會增加不必要的重量。

目前BCD=130mm的最大齒片數主流,大概就是56T(超過的多是小徑車使用),BCD=110mm的,最大是54T。

所以怎麼算都是做到剛好合用最重要。而和BCD限制有關的,反而是尺盤的最小齒數。

目前常見標準齒的BCD,Campy是135mm,Shimano 是130mm。
以公路車規格來說,BCD=135mm 的最小齒片為39T ,BCD=130mm為38T,新發展出來的CT盤BCD=110mm,最小是用到33T。
(上述的最小齒數極限,是還要考慮兩齒間的大小,以配合鍊條間隙)

所以可以這樣說,BCD=110mm的最大用處,是可以用到比38T更小的齒盤,達到33T(但市售以34T為主)。

終於要回題了,CT盤的定義到底是什麼?其實找了幾個國外的網站都說的不太清楚。
我原本以為是用BCD的大小來區分是否為CT盤,但搜尋了很久國外文章,也沒有如此一刀兩斷的講法。

搜尋許久未果,我目前相信以下的講法:
http://www.sheldonbrown.com/gloss_cn-z.html

CT盤主要特點(以雙盤來說):
1,通常大的那一片齒盤,是50齒起跳(標準盤則是通常超過50齒),後面則搭配11齒或12齒的飛輪。
2,”大部分”CT盤,使用了”舊”規格BCD=110mm,但卻不同以往舊規格用大的齒盤,反而使用小的齒盤,齒盤數幾乎用到最小極限33齒(但還是以34齒和36齒為多)。

我相信CT盤不以BCD來定義,應該就是因為BCD=110mm,是1970年代末期就已經發表的規格,然而當時是使用了52/42和52/40的大齒片,後來逐漸在市場消失。正因為BCD=110mm並不是新發表的規格,所以造成定義上的尷尬。

但是用多少齒來區分是不是CT盤,其實也有他的盲點,因為齒數變化實在太大,並沒有明確區分點。

FSA已經是國際大廠,他推出了一個大盤產品:K FORCE LIGHT,齒盤是52/38,和一般標準盤只差一齒,一般上一定說是標準盤。但在FSA官網上,卻是列為CT盤,或許因為BCD=110mm,這家公司應該是用BCD來區分是否為CT盤的。

當然了,怎麼叫隨他高興,這家台灣公司並沒有背負古老BCD=110mm舊產品的包袱。連結如下:
http://road.fullspeedahead.com/f ... &layout=product

至於一般大盤採用齒數,為什麼是53、52、39、34?
我還沒有在網路上得到滿意的答案,但我相信是質數考量,上述四個數值,看到了13、17、53這些不小的質數,搭配以奇數齒為主的飛輪,用來延長最重腳在同一齒與鍊條拉扯的週期。

反而公路三盤車的最小盤是30T,已經低於110mmBCD的極限,怎麼辦?
那就是另一組BCD規格,是74mm。所以3大盤公路車的齒盤,BCD是標準的130mm + 74mm。

那麼3齒盤登山車呢?也和公路車3齒盤一樣有兩組BCD,我們車友一般騎的XC車,大齒(44T/32T)的是104mm,小(22T)的BCD是64mm。

所以有人突發奇想,跑去車店要老闆把他的登山車最大齒44T換成公路車的50T,以彰顯他的腿力,老闆說不能裝,只能裝到48T的登山車用齒盤,他還會不高興。(當然不能裝,BCD不同,齒盤根本鎖不上去)

義大利的Campagnolo(簡稱Campy) CT齒盤,雖然BCD也是110mm,但上面的五個螺絲孔只有四個是110mm,另一個BCD=113mm,所以,是綁的獨特規格,SHIMANO用家想相容?CAMPY說:門兒都沒有!

現行市售公路車的大盤組BCD共有4種主要規格,分別是BCD=135(相容Campy〉,BCD=130 (相容Shimano〉、BCD=110 (就是一般稱的CT盤〉和BCD=110/113〈Campy的CT盤〉,這四種規格的齒盤不可以混用。

其他重要參考網址(英文的):
關於BCD(包含新舊規格,以及公路車主流及非主流規格,連四個螺孔的登山車都有):
http://www.sheldonbrown.com/gloss_bo-z.html#bcd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250

主題

1

好友

7930

積分

準潛水會員

該用戶從未簽到

文章
6737
47#
發表於 2009-1-10 16:02 |只看該作者
我用7800 53/39大盤搭7800 STI Shifter / RD,之前飛輪用DA 12-27T,後來直接換SRAM OG-1070 11-28T,鏈條沒動直上。除了一開始幾百公里有點顆粒感(舊DA鏈條沒換),之後就好多。
(DA 飛輪太貴了,屯起來)

倒 ...
Number5 發表於 2009-1-10 15:04


五號大哥,標準盤53/39搭11-28T,總齒差是31T,比官方建議多2T,和我7800搭的齒差是一樣的(50/34大盤搭12-27飛輪),最大飛輪超多一齒不會大礙。

我目前已經有另一輛SRAM系統的公路車。50/34搭SRAM OG-1070 11-26T飛輪,剛好符合我原先設定使用。
已經另備SRAM OG-1070 11-28T,準備有參加長距離登山賽時,搭配50/34 CT盤使用。

SRAM的公路雙盤齒比範圍,真是深得我心啊啊啊啊啊........
SHIMANO用家不必難過,7900貴族終究會飛入尋常百姓家。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61

主題

1

好友

474

積分

該用戶從未簽到

文章
696
46#
發表於 2009-1-10 15:04 |只看該作者
SHIMANO公路車長腿後變,齒容37T兼腿比較長,完全是設計給3大盤車用的。
所有SHIMANO官方資料都顯示,目前除了7900(新款DURA-ACE)之外的專業等級後變,後飛輪最大只能承受27T。
所以再再都顯示,7900 DURA-A ...
chihhsiungchen 發表於 2009-1-6 14:05


我用7800 53/39大盤搭7800 STI Shifter / RD,之前飛輪用DA 12-27T,後來直接換SRAM OG-1070 11-28T,鏈條沒動直上。除了一開始幾百公里有點顆粒感(舊DA鏈條沒換),之後就好多。
(DA 飛輪太貴了,屯起來)

倒是想來玩玩Zinn提到的Campy 變把混搭SRAM後變,松果都準備好了,就是懶得動手。
已有 1 人評分分享 收起 理由
chihhsiungchen + 1 忽又看到這篇,提醒兩者拉線比略不同。

總評分: 分享 + 1   查看全部評分

From 忘記如何思考的Number5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250

主題

1

好友

7930

積分

準潛水會員

該用戶從未簽到

文章
6737
45#
發表於 2009-1-8 09:29 |只看該作者
大盤曲柄長度

什麼是大盤曲柄長?量測的定義不是真正的曲腿總長度,而是大盤軸心和踏板軸心的距離,總曲腿整體長度是超過定義數值的。如下圖所示:


先聲明一點:這是給還沒買公路車的人一些資訊,已經買了的人,可當我胡言亂語,看看即可!

曾有車友提過,大盤曲柄的長度選擇,是用來微調座管距離,但這句話我一直存疑。看了越多文章,越覺得曲柄長度,是個很重要的數值及觀念,自組車搭配零件時,曲柄長度在重要性的考量,應該是在調整座墊高度之前,我自己的騎乘經驗也是這樣。

車架幾何是最優先的重點,不管是買公路車的成車還是組車。
而成車的零件沒得選擇,曲柄長度一般是用”標準身材”的標準來搭配。
我相信世界大廠,多是用歐美身材的比例來設計車架幾何,想像一下:同樣是175公分的美國人和175公分的台灣人,腳長手長的比例應該是不一樣吧!

想想自行組車時,曲柄長度是怎麼決定的?
我發現騎車老手會注意這點,甚至2.5mm差異的規格也堅持,應該是有些門道。

裝設大盤,能搭配身體的選擇,主要有兩項,一就是曲柄長度,另一個就是兩個左右踏板的寬度(專有名詞稱為:Q Facter),這文章僅說說長度,這是比較重要的,寬度就先不說了,而且這Q Facter受車子的系統影響比較大(登山車、3盤公路車、雙盤公路車)。

曲柄的長度決定蹬踏所產生的圓周直徑。直徑越大越省力,但是膝蓋和大腿的肌肉就要加大伸縮幅度才能蹬動曲柄;而曲柄短的好處,是可以增快迴轉速,但比較費力。公路車常常需要穩定巡航,所以對輸出功率和迴轉速是很斤斤計較的,在整個運動的過程中,腿一直在畫圈圈,但是大腿各處肌肉的承受力並不相等。

既然雙腿隨著曲柄畫圓,那人體下肢畫圓的上支點在哪裡?
答案就是髖關節。髖關節是什麼:


股骨頂端的位置,大概處於你的盆骨下端12.5~15公分。當你抬起膝蓋的時候,它就向後運動。
從髖關節(股骨頭處)到腳底板的長度,可定義為有效腿長(effective leg length),拿來計算曲柄長度,比用身高來換算精確很多。

這個觀念可能讓車友覺得很複雜,不想去知道;因為車友大多只注重跨下長,但這和有效腿長還是有相當的不同(個人胖瘦不同,屁股肉厚薄不一)。

綜觀騎乘醫學的看法,有效腿長觀念,不只一次被專家提出,但計算轉化為曲柄長度的公式則略有差異。
觀念正確,選擇長度大致上就不會太離譜,曲柄腿長大約是有效腿長乘以0.2,然後盡量誤差取決在5mm之內。

髖關節的實際位置,一般人很難準確測量(除非對人體很有經驗),但這裡有一個量測”有效腿長”的簡單圖示,是修正來計算有效腿長的簡單方法(當然還是非絕對精準就是了):


你只要背靠牆,坐在地上量高度,獲得b值,再拿身高(a值,這個自己都知道,也不需要量了)來扣減,就會得到有效腿長的數值。

得到有效腿長數值之後,再來對照以下的圖表:

這樣夠方便容易了吧!

整體來說,合適的曲柄長度,會使你的膝蓋屈伸幅度在20度角左右。我建議不要選擇過長的曲柄,它會使你的肌肉在整個運動的過程中更有效率。

上述的計算方式,應該會讓你接近這個效果。(我個人目前是用CT盤,所以也偏向短柄的設定,踩踏時身體各部的互動更靈活有空間)

至於兒童需要比例上比較長的曲柄,約為有效腿長乘以0.22,是因為身材比例和肌力與成人不同的調整。

而登山車的曲柄,在同一人使用上,通常比公路車用曲柄腿更長2.5~5mm,是因為登山車更注重起步的力矩,和短距離加速的扭力。(用登山車的習慣標準來選擇曲柄長度,我不認為是明智之舉)


參考網址,及相關修改圖之出處:
http://www.sheldonbrown.com/cranks.html

http://www.highpath.net/cycles/notes/03.html

髖關節解剖圖出處:
http://www.cgmh.org.tw/asproot/a ... ntt.asp?artno=00015
已有 1 人評分分享 收起 理由
小賤健 + 5 這篇對我來說太複雜了XD

總評分: 分享 + 5   查看全部評分
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250

主題

1

好友

7930

積分

準潛水會員

該用戶從未簽到

文章
6737
44#
發表於 2009-1-6 19:18 |只看該作者
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9-1-6 22:18 編輯

mfhsieh提到:有賣家寫 7900 SS短腿後變的齒容是33T,這我之前是有看過。

這很符合,33T剛好就是50/34的CT盤,搭配11-28後飛輪的極限。
就只是奇怪,已經算是開賣了,官方還一直不公佈。
會不會是怕ULTEGRA和105難賣?舊系統沒人要。

反正想玩7900變速系統的人,要注意一下,前撥把和後變要搭一套,不能和舊款7800混搭。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250

主題

1

好友

7930

積分

準潛水會員

該用戶從未簽到

文章
6737
43#
發表於 2009-1-6 14:05 |只看該作者
CT 盤搭 11-28 飛輪的齒容要 33,SS 後變吃的下的可能太低,可能還是要搭 Ultegra or SL 的 GS 後變比較有可能。
mfhsieh 發表於 2009-1-6 11:05


SHIMANO公路車長腿後變,齒容37T兼腿比較長,完全是設計給3大盤車用的。
所有SHIMANO官方資料都顯示,目前除了7900(新款DURA-ACE)之外的專業等級後變,後飛輪最大只能承受27T。
所以再再都顯示,7900 DURA-ACE就是全新的設計,應該會多個幾T的齒容,而光是容許28T飛輪就是很大的不同。但官方一直沒公布這新款後變資料,到底是基於什麼理由?
反正SHIMANO不想玩CAMPY的11速系統,反而向SRAM靠攏玩大齒容比。

不過...........嘿嘿.......
我的車後變是7800 DURA-ACE,雖說官方公佈最大齒容是29T,但我嘗試使用50-34 CT盤搭配12-27後飛輪(此時齒差總共31T),超過這兩齒是OK的,其他車友使用第二級ULTEGRA也無礙,甚至一些成車用105系統出貨也是這樣搭。
所以我認為,說不定其實目前的專業級後變,只要堅守合理的齒差範圍,是可以強搭28T的,只是佛曰:不可說!

話說回來,有興趣的自然會注意。
而我今年開始換玩SRAM公路車變速系統,新款7900 DURA-ACE的變速系統,應該是沒機會買來玩了。
已有 1 人評分分享 收起 理由
mfhsieh + 10 剛剛 google,有賣家寫 7900 後變的 capaci

總評分: 分享 + 10   查看全部評分
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250

主題

1

好友

7930

積分

準潛水會員

該用戶從未簽到

文章
6737
42#
發表於 2009-1-6 13:32 |只看該作者
40# 阿輝

謝謝阿輝,我設HD BETA版,OK了。

那其他人也要設為HD版才沒問題吧?
已有 1 人評分分享 收起 理由
小賤健 + 1 我這邊看起來也OK沒問題了,ccc

總評分: 分享 + 1   查看全部評分
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218

主題

9

好友

3516

積分

我沒有頭銜!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開心
    2011-8-12 07:38
  • 簽到天數: 110 天

    連續簽到: 3 天

    [LV.6]常住居民II

    文章
    2679
    41#
    發表於 2009-1-6 11:05 |只看該作者
    本文最後由 mfhsieh 於 2009-1-6 11:06 編輯

    CT 盤搭 11-28 飛輪的齒容要 33,SS 後變吃的下的可能太低,可能還是要搭 Ultegra or SL 的 GS 後變比較有可能。
    回復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3867

    主題

    126

    好友

    2624

    積分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
    2011-4-12 00:15
  • 簽到天數: 3 天

    連續簽到: 2 天

    [LV.2]偶爾看看I

    文章
    35006
    40#
    發表於 2009-1-6 10:48 |只看該作者
    修改好了
    應該可以了

    還請陳老師幫忙確認
    回復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3867

    主題

    126

    好友

    2624

    積分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
    2011-4-12 00:15
  • 簽到天數: 3 天

    連續簽到: 2 天

    [LV.2]偶爾看看I

    文章
    35006
    39#
    發表於 2009-1-6 10:27 |只看該作者
    高解析度使用者請切換到 HD 用版面
    會在加入圖片縮圖功能,不過強烈建議,高解析度使用者請切換使用 HD 用版面



    標準版面為 1024 寬度螢幕適用,HD 版面為 1600 以上適用
    標準版面文字區域圖片建議解析度 700px,超過 700px 例如上面的是 800px 寬度,要麻也只能用縮圖的方式,外部圖片無法做實際的縮圖副本,效果勢必比較不好

 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

   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免費註冊

    回復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250

    主題

    1

    好友

    7930

    積分

    準潛水會員

    該用戶從未簽到

    文章
    6737
    38#
    發表於 2009-1-6 10:11 |只看該作者
   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9-1-6 14:32 編輯

    以下貼圖,寬超過700PX,所以請有興趣的人設定HD模式觀看。

   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    SHIMANO的DURA-ACE飛輪,7900 vs.7800

    騎公路車的,可往下看。 包括想從登山車換公路車的。
    堅決不添購公路車的朋友,可按上一頁離開。

    SHIMANO公路車的7800和7900(前者是舊款頂級,後者是新款頂級),飛輪規格有很大的差別。

    我們來看看圖下方紅色圈起的數值,12齒起跳的飛輪變化不大(少了一個12-21), 11齒起跳的部分。

    2008年之前的7800(舊DURA-ACE系列),11齒起跳的飛輪齒數範圍:
    11-21,11-23,只有2組可選擇。


    而2009年推出的7900(新DURA-ACE系列),11齒起跳的飛輪齒數範圍:
    11-21,11-23,11-25,11-27,11-28,共5組,多了3組輕齒比選擇。


    SHIMANO的7800和7900,在飛輪的部分有了這麼重大的改變,但在網路上並沒有什麼討論,我想可能有兩個原因:

    1,還沒下放到第二級ULTEGRA(SL)以下,而DURA-ACE飛輪不便宜,非戰鬥級車友不太會因為嘗新而換。

    2,即將上市的7900後變,齒容範圍到底是多少T,官網並沒有提供(知道的提供一下吧^_^),光換飛輪不換後變,可能裝了也有問題。7900的後變齒容範圍會是真正的關鍵。(搭CT大盤的尤要注意,舊款的7800短腿後變,齒容範圍是29齒,頂多偷跑個2齒到31齒應該算極限了吧~)不過7900的新上市大盤,提供了比以往更多的選擇,包括:53-42T, 54-42T, 52-39T, 55-42T, 53-39T, 56-44T (Standard) 50-34T (Compact),看來很有趣喔。

    28齒的飛輪如果搭配一般CT盤的小盤,也就是34T,齒比就是34/28=1.214,和公路車三盤車的前小盤搭後25齒飛輪齒比(30/25=1.2),已經差不了多少;而雙大盤換檔的方便性與省下的重量,對3盤公路車來說,算是一定的優勢。(公路3盤車還是有最輕齒比的優勢,即使已經沒多少了)


    我們來看看歐系的Campagnolo,RECORD 11速的飛輪齒數範圍是:11-23,11-25,12-25,12-27.

    大致維持以前原本的範圍,多插一檔的齒比綿密性,對競賽級人士應該是有幫助,但對我這種肌力不足的人來說,找到適當的齒比範圍還比較重要。等我有了足夠的肌力,再來想CAMP的零件,目前是沒興趣,我目前對變速小耳朵的方式和造型,不是很中意就是。


    事實上,這樣的飛輪齒比範圍設定,SRAM早就有了。SRAM的公路車系統,大盤一直只有雙齒盤,並沒有推出3大盤系統,因為SRAM知道這可以吃掉很多業餘車手的市場,策略就是不用3盤但提供比SHIMANO和CAMP更廣的齒比範圍(主要是輕齒的那部分)。

    SRAM的飛輪齒數,在11齒起跳的部分早就有3個選擇:11-23,11-26,11-28。SHIMANO今年新增的部分,大致就是這範圍附近。


    SHIMANO和SRAM之間以往的恩怨情愁很多,我就不多說。舉一個去年的例子:
    當時我主力還在騎登山車,兩家系統中高階變速傳動系統我都體會過,在此並沒有說誰對誰錯。

    但明顯的,SHIMANO應該是瞭解後變B擺在越野時晃動過大,明顯比不上SRAM登山車後變的穩定性,所以08年SHIMANO推出影子後變,補其不足。

    我也不全數落SHIMANO,至少SHIMNAO近兩年的變速撥桿改為雙向,讓已經熟悉SRAM系統的我,騎上另一台SHIMANO系統時不會適應不良。(如果看不懂我說什麼,請略過~~~~)

    至於我看這消息,是著眼在我使用CT大盤的考量上。
    (可千萬不要說,用CT盤的都是軟腳啊)
    站上某猛腳,用50/34的CT,搭配11-23T的飛輪,可以比傳統53/39搭配12-25T的飛輪有更大的齒比範圍,齒比可以比53/12還要重,簡單的數學,自己算一下就知道。

    目前新DURA-ACE 7900系統,尚未明朗瞭解兼太貴買不起,但CT盤搭11-28飛輪,找SRAM總可以了吧!

    PS:以上貼圖,皆修改自英文官網,版權仍為SHIMANO,SRAM,及CAMPY擁有。
    回復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250

    主題

    1

    好友

    7930

    積分

    準潛水會員

    該用戶從未簽到

    文章
    6737
    37#
    發表於 2008-12-5 10:26 |只看該作者

    Re: 自行車零件討論

    最近一些車友,要換公路車,又有了一些問題,其中最重要就是該買什麼SIZE的車架?
    在這裡先說明一點,每個人預算不同,所以先拋開車架材質的差異。
    真正要騎車的,車架合身,甚至比品牌重要。

    建議先去量一下身材,
    推薦量身網站,如下連結:
    http://www.competitivecyclist.co ... ;INTRO_LINK=NOREDIR

    事前準備:1,皮尺或捲尺。2,桿子(最好有水平儀)3,另一位同伴幫忙操作
    進入該網站後,看左下角,選擇雌雄,公分英吋後,點選開始~~~~


    以後都有圖示,非常簡單。
    最後會有車架,以及相關零件尺寸建議評估表,而且提供競賽,或舒適導向的列表。

    得到上述資訊後,再來看你選擇的品牌的車架幾何詳細資料。
    該買什麼公路車架SIZE,不要道聽途說 ,買對了上天堂。
    已有 1 人評分分享 收起 理由
    wildeny + 2 很有用的資訊

    總評分: 分享 + 2   查看全部評分

    回復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250

    主題

    1

    好友

    7930

    積分

    準潛水會員

    該用戶從未簽到

    文章
    6737
    36#
    發表於 2008-12-1 11:56 |只看該作者

    Re: 自行車零件討論

    踏板不像座墊那麼難搞難搭配,每種車型都有相對應的系統。
    基本上這幾年推出而能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的,都是有其好用之處。


    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
    關於卡踏,有三點建議,大家可參考。

    1,新手開始學上卡踏,停車前兩腳同時脫卡,先養成習慣,保證新手期少摔或不摔。

    2,卡鞋底,越硬越有效率,騎起來越舒服。如果夠銀彈,直上CARBON底是最佳選擇。

    3,不上卡,而用一般踏板的人,至少要有一次機會騎騎看大面積踏板的感覺,借別人的試看看都無妨。
    不要原車配什麼踏板,就乖乖地用。
    回復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40

    主題

    0

    好友

    808

    積分

    該用戶從未簽到

    文章
    1080
    35#
    發表於 2008-12-1 08:04 |只看該作者

    Re: Re: Re: Re: 自行車零件討論

    原文由 f(YES)=Tel+Palm 於 2008-12-1 00:38 發表 當右腳把踏板踩到底,此時左腳的曲柄會朝上,很好玩的,此時左腳的踏板面也會自動轉向正確面。......


    因為卡踏的重心在後端,
    當曲柄往前旋轉時因為離心力的關係,
    在上方的踏板會趨近於水平而且比較重的後端會在後方,
    看起來入卡面就在上面...
    ......
    這種左右輪流動態上卡的方式可以很快上手,
    但是大部分人有慣用腳的習慣,
    像我是習慣右腳先上卡, 停車時左腳脫卡站地支撐,
    如果要我像上面方法踩右腳(不管有沒有卡到)在起步後由左腳先上卡,
    反而會有如果這時重心突然倒向左邊,
    左腳會反應不及脫卡的慘劇....
    Palm 就是好玩 !
    Mac其實也好玩!!
    最近都在玩170
    回復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80

    主題

    7

    好友

    1539

    積分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慵懶
    2011-10-14 11:56
  • 簽到天數: 2 天

    連續簽到: 1 天

    [LV.1]初來乍到

    文章
    1518
    34#
    發表於 2008-12-1 06:40 |只看該作者

    Re: Re: Re: Re: 自行車零件討論

    原來有此撇步,不過車子已經送回台灣,要明年春節返台才能試了
    先背起來,感謝!

    PS. 剛剛看成:老公前一台車就是配類似的踏板

    原文由 f(YES)=Tel+Palm 於 2008-12-1 00:38 發表

    亂入一下。

    前一台老公路車就是配類似的踏板。
    一開始也是不會勾面,不管怎麼勾,永遠是重的那面向下。

    後來是有前輩告知…(叭啦叭啦,用口語很難形容,我試著說明)

   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    右 ...
    回復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69

    主題

    0

    好友

    1396

    積分

    該用戶從未簽到

    文章
    942
    33#
    發表於 2008-12-1 00:38 |只看該作者

    Re: Re: Re: 自行車零件討論

    原文由 摩根 於 2008-11-13 20:03 發表
    …有一面軸心稍微突出踩踏平面,所以容易滑腳。但因為重心的關係,偏偏這一面總是向上。

    亂入一下。

    前一台老公路車就是配類似的踏板。
    一開始也是不會勾面,不管怎麼勾,永遠是重的那面向下。

    後來是有前輩告知…(叭啦叭啦,用口語很難形容,我試著說明)

   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    右腳不管它是正反面,直接踏行出去。(此時左腳起步時不要踏到踏板)。
    當右腳把踏板踩到底,此時左腳的曲柄會朝上,很好玩的,此時左腳的踏板面也會自動轉向正確面。
    這時把左腳踏上去,換右腳放開(不可以轉或勾踏板),等右腳踏板轉上來時就會是正確的那面了。
    這樣兩腳在一個循環之後就全是在正確的那面嚕~

    有時動作沒有作好,那就看哪隻腳沒有歸位,放開踏板,等它回到上頭時就正嚕。
   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    其實用勾面的方式也是另一個前輩教的,但是很難用。
    我後來都是用踩半圈歸位的方式。

    顯然每個人的用法巧妙各有不同。給您參考。
    回復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80

    主題

    7

    好友

    1539

    積分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慵懶
    2011-10-14 11:56
  • 簽到天數: 2 天

    連續簽到: 1 天

    [LV.1]初來乍到

    文章
    1518
    32#
    發表於 2008-11-14 18:11 |只看該作者

    Re: Re: Re: Re: 自行車零件討論

    有道理,因為陰雨綿綿,加上丘陵起伏地形常需重踩,這邊騎車通勤的人,十之八九會裝狗嘴套。
    這是接手別人的二手車,前車主確實有此習慣;只不過賣給我的時候拆掉了。

    原文由 mfhsieh 於 2008-11-14 11:42 發表

    這種是狗嘴套用的雙面踏板,一面是裝狗嘴套用的,一面是不上套時用的。
    如果正確裝上狗嘴套後,重心的方向就會正確了。
    回復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80

    主題

    7

    好友

    1539

    積分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慵懶
    2011-10-14 11:56
  • 簽到天數: 2 天

    連續簽到: 1 天

    [LV.1]初來乍到

    文章
    1518
    31#
    發表於 2008-11-14 18:05 |只看該作者

    Re: Re: Re: Re: 自行車零件討論

    陳兄的解答真是精闢,原來梯形的外觀是為了配合腳掌,長知識了。
    我都是休閒騎乘而已很少超過20km,但這邊濕冷,坡度起伏不小,所以騎車都是穿硬底運動鞋/短統登山鞋。
    車子已經送返台灣,下次來換大面積的踏板應該比較合適。
    感謝!

    原文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8-11-13 22:15 發表 [url=http://forum.palmislife.com/redirect.php?goto=findpost&pid=750364&ptid=86538]共有3個數字代碼,述說...
    回復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250

    主題

    1

    好友

    7930

    積分

    準潛水會員

    該用戶從未簽到

    文章
    6737
    30#
    發表於 2008-11-14 13:28 |只看該作者

    Re: 自行車零件討論

    我上頭提的Wellgo LU-C17,有類似的設計。
    但大概就不適合裝MKS的金屬狗嘴套了,太重了,不裝反而好操作(如我上面的說明)。

    想一想,還是奇怪,磨根兄的踏板,正常上踏怎會通常凸面向上?
    應該是凹面在上吧?
    回復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218

    主題

    9

    好友

    3516

    積分

    我沒有頭銜!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開心
    2011-8-12 07:38
  • 簽到天數: 110 天

    連續簽到: 3 天

    [LV.6]常住居民II

    文章
    2679
    29#
    發表於 2008-11-14 11:42 |只看該作者

    Re: Re: Re: 自行車零件討論

    原文由 摩根 於 2008-11-13 20:03 發表
    一直有個疑問無法解答,想請教陳大哥(Sorry ,素未謀面,不知道如何稱呼才適當)
    我的Hammerhead上面配的MKS踏板,兩面的形狀不同,有一面軸心稍微突出踩踏平面,所以容易滑腳。但因為重心的關係,偏偏這一面總 ...

    這種是狗嘴套用的雙面踏板,一面是裝狗嘴套用的,一面是不上套時用的。
    如果正確裝上狗嘴套後,重心的方向就會正確了。
    已有 2 人評分分享 收起 理由
    摩根 + 5 有道理,前車主確實有用狗嘴套。
    chihhsiungchen + 5 我很贊同這篇文章

    總評分: 分享 + 10   查看全部評分

    回復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250

    主題

    1

    好友

    7930

    積分

    準潛水會員

    該用戶從未簽到

    文章
    6737
    28#
    發表於 2008-11-14 09:33 |只看該作者

    Re: Re: 自行車零件討論

    原文由 小賤健 於 2008-11-13 23:59 發表
    我的兩部車都用 Shimano DX (MX30),看起來比較結實,也不錯用,就稍重一絲絲。DX 是用 2mm 的細釘,噗~平時騎沒事就沒事,一滑腳就是幾條血痕,如果是在越野路程中滑腳,慘況猶如命案現場
    而且,不知道為 ...


    MX30是BMX用,但這樣的大面積踏板設計,也開枝散葉成了ALL MOUNTAIN 和TRAIL使用的踏板。
    差異比較明顯當然在釘子上,越恐怖的殺人釘,抓得更牢。

    像我上頭所示:(4) Xpedo MX-12,這種釘的抓力就比不上MX30,但是不會割人腿。
    我登山車大概只走到TRAIL等級,連ALL MOUNTAIN都還勉強不太算,Xpedo MX-12這樣的釘剛好。

    Xpedo MX(大面積踏板系列),後來出的釘應該都是以"安全釘"為主。
    這系列的踏版本體鋁合金滿硬的,穿運動鞋踩個幾十公里都不太會腳麻,釘子危險性極低,值得一試。
    不過對小賤健來說,Xpedo MX-11應該只是休閒上班時裝上來用的吧!

    [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8-11-14 09:35 編輯 ]
    回復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181

    主題

    5

    好友

    2509

    積分

    超敗家的白爛長笛手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郁悶
    2013-4-6 01:41
  • 簽到天數: 4 天

    連續簽到: 1 天

    [LV.2]偶爾看看I

    文章
    2201
    27#
    發表於 2008-11-13 23:59 |只看該作者

    Re: 自行車零件討論

    我的兩部車都用 Shimano DX (MX30),看起來比較結實,也不錯用,就稍重一絲絲。DX 是用 2mm 的細釘,噗~平時騎沒事就沒事,一滑腳就是幾條血痕,如果是在越野路程中滑腳,慘況猶如命案現場
    而且,不知道為什麼,那些細釘似乎很容易掉!?也許是鎖太淺,還是怎麼著。細釘的備品都快補光了,不太妙。

    看到陳老師的踏板介紹,循著 url 過去查看,才知 Xpedo 有這麼多花樣啊
    挑個順眼的,目前對 MX-11 頗有興趣的,買一組來當松果吧
    回復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250

    主題

    1

    好友

    7930

    積分

    準潛水會員

    該用戶從未簽到

    文章
    6737
    26#
    發表於 2008-11-13 22:15 |只看該作者

    Re: Re: Re: 自行車零件討論

    原文由 摩根 於 2008-11-13 20:03 發表
    .........我的Hammerhead上面配的MKS踏板,兩面的形狀不同,有一面軸心稍微突出踩踏平面..............


    假設你是右腳先上踏板(停車時,腳在踏板後方),此時順勢踩上踏板的腳和踏板的相對位置如下,踏板呈現前窄後寬:

    共有3個數字代碼,述說3個事情:
    1,這是腳下拇指球的區域,延伸往右,就是位在踏板的軸上。
    為什麼?當然是最有效率踩踏區。這部分的騎車知識GOOGLE一下就有。
    MKS在這邊突起,我只想到一個可能,那就是這是設計給軟底鞋用的,純休閒用。
    像是涼鞋或慢跑鞋之類,拇指球相對應的鞋底區更容易陷入固定,增加軟底鞋騎乘效率,硬底鞋反而滑。
    然而,軟底鞋在短距離騎乘OK,但是一般人超過10公里的連續騎乘,容易腳麻。

    2,這區域部分,受力在小指頭附近,沒有足夠受力區,所以不需太寬。

    3,這區域有比2區更大的受力,比2寬大可以獲得較佳的騎乘效率。

    如果不是拿這車來比賽的話,視需要(鞋子)搭配騎起來舒服的踏板,應該是不變的道理。
    大面積踏板比這類的舒服,就是重了點。
    當然啦,長距離騎乘,還是卡踏卡鞋才舒服,甚至超過一百公里的騎程,腳都可不滑不麻。

    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
    PS:這樣的設計,讓左腳的踏板帶上來時,左腳上踏板的情況,也和右腳相同。
    不信您試試就知道。
    回復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80

    主題

    7

    好友

    1539

    積分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慵懶
    2011-10-14 11:56
  • 簽到天數: 2 天

    連續簽到: 1 天

    [LV.1]初來乍到

    文章
    1518
    25#
    發表於 2008-11-13 20:03 |只看該作者

    Re: Re: 自行車零件討論

    一直有個疑問無法解答,想請教陳大哥(Sorry ,素未謀面,不知道如何稱呼才適當)
    我的Hammerhead上面配的MKS踏板,兩面的形狀不同,有一面軸心稍微突出踩踏平面,所以容易滑腳。但因為重心的關係,偏偏這一面總是向上。這樣的設計用意何在呢?


    原文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8-10-6 17:30 發表
    最近又有車友問了這個問題:有沒有推薦的踏板?
    通常會問這問題的,情況通常是開始騎運動車入門了,而且多半是登山車系統。
    我也是騎登山車為主。小小經驗可分享。
    手邊有一些踏板松果,找出5個稍有差異性 ...
    回復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250

    主題

    1

    好友

    7930

    積分

    準潛水會員

    該用戶從未簽到

    文章
    6737
    24#
    發表於 2008-10-6 17:30 |只看該作者

    Re: 自行車零件討論

   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9-1-13 10:13 編輯

    最近又有車友問了這個問題:有沒有推薦的踏板?
    通常會問這問題的,情況通常是開始騎運動車入門了,而且多半是登山車系統。

    我也是騎登山車為主。小小經驗可分享。
    手邊有一些踏板松果,找出5個稍有差異性的產品來說。

    這五個,算是服役中的踏板,也是市面上可見度還算高的主流產品。

    就用編號來小小說明,編號內容,在文末會有型號及官網連結。
    照片如下,架腳架拍攝,所以是等比例。底下是一個踏板的重量資料,單位是公克。

    (1) Wellgo LU-939(前後黑黑兩片是塑膠反光片,重踩就掛了,當作沒有就算了)


    (2) Wellgo LU-C17


    (3) Shimano pd-A530


    (4) Xpedo MX-12


    (5) Xpedo MF-4A


    第一張圖,會有藍線(W)和橘線(L),就是度量踏板和的左右和前後的寬長。
    要量這個?其實是要說出很多人買踏板沒有注意到的一件事。

    我把數據資料,以(1)當作基準(W×L=9.5×6.2 cm),其他四個踏板以相對比例表示。
    (1)    (2)    (3)    (4)    (5)
    W  1   1.05     1    1.2    0.95
    L   1     1      1.5    1.5    0.95

    我甚至認為,(1)和(2)根本就是不適合長途騎乘的踏板,踏板前後長只有6公分多一些,人體腳板受力集中,容易腳麻。
    有效踩踏是在腳版前側,成人通常需要7~9公分的長度,(3)和(4)因為前後較長符合人體工學,經過長時間測試,果然舒適很多。
    所以看看公路車踏板的形狀,更會豁然開朗。
    至於(5)的卡踏專用踏板,因為車鞋設計和金屬卡片,讓腳底壓力均勻,效率和騎乘舒適度當然最好。

    所以,因為踏板面的形狀比例和面積不同,各踏板的適用鞋,就有差異。列舉如下:
    (1) 運動鞋。
    (2) 運動鞋。
    (3) 涼鞋、運動鞋、卡鞋(這是兩用踏板,另一面是SPD卡踏系統)。
    (4) 涼鞋、運動鞋。
    (5) 卡鞋專用。


    PS:涼鞋指未全包覆的鞋,鞋底通常最軟。
    運動鞋是泛稱,指包覆全腳的鞋,鞋底通常比涼鞋硬。
    卡鞋指的是專業車鞋,鞋底通常較運動鞋硬,鞋腳底板要加卡片,上卡用。

    所以,看車子的使用情形,來選擇適合的踏板。
    以上所言,以登山車為考量,但休閒車與通勤車也可參考。


    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
    以下是這五個踏板的官方資訊相關連結,請卓參。
    價位的話網路或拍賣都查得到,(3)和(5)比較難買到,前者目前缺貨,後者小貴店家不囤貨。

    (1) Wellgo LU-939
    http://www.wellgo.com.tw/CHT/pro ... y=mtb&offset=10

    (2) Wellgo LU-C17
    http://www.wellgo.com.tw/CHT/product.asp?category=mtb

    (3) Shimano pd-A530(雖然歸類在公路車類群,但有登山車踏板的靈魂)
    http://bike.shimano.com/publish/ ... .-type-pd_road.html

    (4) Xpedo MX-12
    http://xpedo.com/pedals/mx.htm

    (5) Xpedo MF-4A
    http://www.xpedo.com/pedals/mf.htm#



    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
    10/7新增訊息,提供目前大概的報價,以我所知的市售價為準。

    (1) Wellgo LU-939
    NT 350~450

    (2) Wellgo LU-C17
    NT 450~500

    (3) Shimano pd-A530
    NT 1800上下(附卡鞋踏鐵片)

    (4) Xpedo MX-12
    NT 2000上下

    (5) Xpedo MF-4A
    NT 4XXX(附卡鞋踏鐵片)

    要說明一下,不是Wellgo LU-939最便宜,就很爛的意思。
    他至少還是世界級大廠拿來搭萬元等級登山車的零件,至少還是密封式培林,雖然不夠強壯,比他糟糕的還很多。

    不過,像 Wellgo LU-939和Wellgo LU-C17這個等級的東西,建議不適合拿來越野使用,尤其是939,可能跑兩趟就變成消耗品。
    當成短距離通勤或買菜用,倒是有輕量化的優勢。

    [ 本文最後由 chihhsiungchen 於 2008-10-7 09:16 編輯 ]
    已有 2 人評分分享 收起 理由
    hardtosay + 1 這麼詳細的說明,加分是一定要的
    102373 + 10 發文者原創內容

    總評分: 分享 + 11   查看全部評分

    回復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免費註冊

    與站長聯繫| PALMisLIFE 掌上生活      下載:更快、更棒、更好玩

    GMT+8, 2024-6-3 00:08 , Processed in 0.078617 second(s), 26 queries , Gzip On.

    Powered by Discuz!

    © 2001-2012 Comsenz Inc. style by eisdl

    回頂部